

《鼠、蚊、蠅、蟑“四害”防控知識90問》,有四個特點:一是“細分類”,即對四類常見病媒生物進行分門別類的介紹;二是“廣覆蓋”,從繁殖生長過程到與人類的斗爭史,從生物習性深度解剖到常見疑問和誤區(qū),如同“四害”防控“百科全書”;三是“接地氣”,滅鼠、除蚊、打蠅、殺螂的各種實用方法應有盡有;四是“有趣味”,眾多好玩的“冷知識”藏于其中,堪稱“四害”版“十萬個為什么”。本期分享:《蚊蟲防控》知識
我國古代對蚊蟲早有認識,漢代《淮南子》中 “孑孓為蚊”一語,已肯定蚊蟲是由孑孓(蚊幼蟲)蛻化而成;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亦載“蚊,處處有之,冬蟄夏出,晝伏夜飛,細身利喙,咂人膚血,大為人害”;關于防制蚊蟲,如端午用艾、蒿驅蚊滅蚊的記載就更多??傊祟惻c蚊蟲的斗爭,已有不下兩千年的歷史。
蚊蟲是完全變態(tài)昆蟲,其生活史有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四個階段。蚊蟲生長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氣溫,當氣溫在20-30℃情況下,常見蚊種的生活史周期分別是:淡色庫蚊需7-10天;白紋伊蚊需8-18天;中華按蚊和三帶喙庫蚊需13天左右;騷擾阿蚊需14-17天。一般卵為1-2天;幼蟲5-7天;蛹1-2天后羽化為成蚊。不同的蚊種產卵數(shù)量各異,如伊蚊產卵為60-180多粒;按蚊為100-200多粒;庫蚊為100-320多粒。通常情況下,蚊蟲卵的孵化率為76.2-95.4%。

蚊蟲的孳生地主要是水。大致可分為兩大類:一類是自然積水,如溝渠、河浜、池塘等;另一類是非自然性積水,如缸罐容器、樹洞、竹節(jié)、石穴、防空洞、洼地等。防制蚊蟲,對能清除的孳生地要及時進行清除,對不能清除的孳生地可以用噴灑滅蚊幼劑和養(yǎng)魚的方法控制蚊幼孳生。
家庭中廢棄的易拉罐、瓶、盆、泡菜缸(腌制缸)、澆水壺、盆景、花瓶、冰箱接水盤等小型容器積水,都是蚊蟲孳生的主要來源地,要及時清除。
只要有積水,就可能有蚊孳生,大到湖泊小到雞蛋殼。一些生蚊的特殊場所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,如綠化地中廢棄的飲料瓶、吃剩的飯盒等小型容器,廢船,苗圃中的花盆,釀造廠、飲料廠的各種瓶罐,修車廠中的輪胎,建筑工地的毛竹筒及積水等等。
蚊蟲活動后,必須尋找棲息場所,吸血后同樣如此。蚊蟲喜歡在陰暗、清涼、潮濕、避風的地方棲息,如防空洞、地下室、房屋居室、畜舍、貯藏室、樹洞、灌木叢、草叢等處。了解蚊蟲的棲息習性,是有效控制和殺滅蚊蟲的必要條件。
據調查,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蚊蟲種類約3000種。我國已報道的有300多種,上海已知的計5屬24種。嗜吸人血、與人類關系較大的疾病主要媒介蚊種,全國計11種,上海約5種。
實際上只有雌蚊才會吸血,它們需要通過人或動物的血液為卵的發(fā)育提供蛋白營養(yǎng)。而雄蚊是不吸血的,它們只愛“拈花惹草”,靠吸食植物的花蜜、液汁為生。雌蚊每次從吸血到產卵的周期稱為生殖營養(yǎng)周期,一般雌蚊一生會經歷3-7次生殖營養(yǎng)周期。不同蚊種有不同的吸血習性。專吸人血為主的蚊種有嗜人按蚊、大劣按蚊、白紋伊蚊、淡色庫蚊;專吸畜血為主的蚊種有刺擾伊蚊、騷擾阿蚊等;兼吸人、畜血的蚊種是中華按蚊、三帶喙庫蚊(這是傳播疾病的重要蚊種)。在缺乏合適血源的情況下,蚊蟲也會吸食其他動物的血。蚊蟲吸血時間大多為夜間,白紋伊蚊白天也叮人吸血。
花腳蚊蟲叫白紋伊蚊,幼蟲孳生于小型容器積水中,是居民家中的常客;攻擊力強,白天也叮人,叮人高峰在黎明和黃昏,而且吸血后有再次吸血現(xiàn)象;吸血量大,一只花腳蚊蟲的吸血量比它自身體重還重。蚊蟲的飛行能力因不同蚊種而異。有的只能飛行10公尺至數(shù)百公尺;有的可借助風力飛行1公里至3公里;刺擾伊蚊飛程最遠,可達10公里以上。大多數(shù)蚊蟲在血食來源處與孳生地點之間往返飛行。
蚊蟲的壽命受個體活動力、氣候、天敵和寄生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。在適宜的溫度和較高濕度的環(huán)境中可活得較久。一般來說,雄蚊的壽命較短,約活1個月左右;雌蚊的壽命相對長,夏天可活2、3個月,冬天可活得更長些。蚊蟲的壽命與流行病學也有密切關系,對病原體的敏感度高且壽命長的蚊蟲,其傳播疾病的作用更大。
蚊蟲越冬喜隱匿于居室、畜舍、地下室、防空洞等較為溫暖、潮濕,空氣不大流通的地方。它們不食不動,新陳代謝降至最低程度,待次年春暖時飛出吸血產卵。白紋伊蚊以卵越冬,在容器壁上、水底的伊蚊卵處于滯育狀態(tài),待春天氣溫升高后孵化生長。越冬的雌蚊數(shù)量少,停留的地點集中,冬季如能采取滅蚊措施,可收到較理想的效果。
蚊子在叮咬時會先往人體內注入唾液,唾液里面所含的化學物質和蛋白質可以防止血液凝固,從而方便其后續(xù)吸食血液。當我們的免疫系統(tǒng)察覺到蚊蟲唾液中的成分時,會將其視為外來物質入侵而產生抵抗,引起超敏反應,傷口處出現(xiàn)瘙癢、紅腫、發(fā)炎等癥狀。很多人不知道,蚊蟲其實是全世界致死率最高的生物。經蚊子傳播的疾病多達80余種,包括乙型腦炎、登革熱、寨卡、黃熱病、瘧疾、絲蟲病、黑熱病等。每年全球有40余萬人因患瘧疾死亡,其中大部分為五歲以下兒童。另外,蚊蟲翅膀快速振動發(fā)出的獨特嗡嗡聲也讓人厭煩,導致人睡眠不足,休息不夠甚至神經衰弱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表示,根據現(xiàn)有研究和資料,新冠病毒不會通過蚊子傳播。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,蚊蟲屬于昆蟲,為無脊椎動物,本身不會感染病毒。即使蚊子吸食了感染者的血液,接觸的量也極低,病毒也不會在蚊子體內存活。
?不會。首先,雌蚊吸血并不會將血液在人身體中來回“吞吐”,只會單向地將血液吸入自己體內。其次,蚊蟲叮咬過程中會有唾液進入人體,但唾液中不會攜帶HIV,所以不存在傳播的問題。第三,即使蚊蟲吸食了HIV感染者的血液,口器上殘留了HIV,一方面這個含量微乎其微,另一方面,HIV必須依賴宿主存活,殘留在口器上的微量病毒離開了人體宿主也會迅速失活。愛喝酒的人確實可能更容易招蚊子。雌蚊能通過人和動物呼出的二氧化碳、體表散發(fā)出來的汗味及熱量來確定宿主的位置。人在喝酒后血液循環(huán)加快,導致體表溫度上升,容易比平常分泌更多的汗液和脂肪酸,這會增加對蚊子的吸引力。不會。有研究表明蚊子的生存離不開糖,所以很多人以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招蚊子。但得了糖尿病不代表血液也是甜的,而且蚊子叮咬主要依靠氣味,血糖高也不會通過氣味表現(xiàn)出來,所以糖尿病患者不會更加吸引蚊子。蚊媒傳染病的流行,一般具有兩大特點:一是季節(jié)性。蚊媒病只有在某些蚊種活動季節(jié)才能傳播流行。如乙腦在上海的主要傳播流行時間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,這與6、7、8月是蚊蟲繁殖高峰期密切相關。二是地方性。蚊蟲的孳生除受氣候影響外,還受地理環(huán)境的影響,不同蚊種有不同的地理分布。蚊媒病的發(fā)生和流行都有一定的地區(qū)性,有些甚至形成地方性疾病。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,通過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。其臨床特征為發(fā)熱,全身肌肉、骨骼和關節(jié)痛,極度疲乏,皮疹、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,嚴重者可致死。埃及伊蚊、白紋伊蚊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。登革熱的主要流行地區(qū)為東南亞、太平洋島嶼和加勒比海地區(qū)。滅蚊應與蚊蟲的生態(tài)習性結合起來。蚊蟲生活史中有三個階段(卵、幼蟲、蛹)在水中生活,應抓住這三個時機,予以殲滅。。因此,我們常說清除積水,控制蚊蟲孳生環(huán)境,是最佳的滅蚊方法。家庭防蚊叮咬方法主要有:①清除家中各種類型的積水,不能及時清除的可放入少許食鹽;②安裝好紗門、紗窗;③在紗門、紗窗上噴灑長效殺蟲劑;④使用蚊香、驅蚊劑、電蚊拍、防蚊氣霧劑、蚊帳等。居民應購買印有農藥登記證號和農藥生產批號的蚊香。使用時,每15平方米的空間置放1只/盤,蚊香放在上風向,使用期間應注意開窗通風。購買氣霧劑時要認清產品標貼上的生產日期、有效期限、農藥登記證號和農藥生產批號。使用時,對準靶標(蚊蟲)輕按噴頭1秒即可。如果是整個房間滅蚊,先關閉門窗,站在房屋中央向著室內空間輕按噴頭旋轉一周,然后離開并關閉房間半小時,之后打開門窗(關好紗門紗窗)通風10分鐘。①清除各種積水。翻缸倒罐,疏通窨井、明溝、排水溝,特別要注意雨后積水和天棚、地下停車棚,居民室內外的盆景,澆水壺、飲料瓶、泡菜缸等處積水。③對一時不能清除的積水投放滅蚊幼劑,每半個月到1個月投放1次。④早春時期,在綠化地等多蚊場所的向陽處設置毒蚊缸;梅雨季節(jié)后,選擇晴天對多蚊場所進行1-2次快速滅蚊,時間宜在黃昏。不能?!熬S生素B驅蚊”的謠言在網絡上盛傳,但已被科學實驗證明無效。類似的偏方、謠言還有很多,如超聲波驅蚊、大蒜驅蚊,實際都沒有多大效用。驅蚊草這類植物中的香葉醇、香茅醇、檸檬醛等物質確實有一定的趨避昆蟲作用,但僅靠葉片散發(fā)出來的氣味驅蚊遠遠不夠,況且這些物質只有在植物受到啃食等物理損傷時才會大量釋放。驅蚊燈屬于物理性驅蚊,通過電力設備驅趕或滅殺蚊子。驅蚊燈確實有驅蚊作用,但無論是超聲波驅蚊燈還是光誘驅蚊燈,由于受限于環(huán)境和使用場景,驅蚊效果差別很大,總體來說,驅蚊效果都有限。現(xiàn)在市面上比較多的電熱蚊香片,都添加了(擬)除蟲菊酯,對成人毒性很低,但是對寶寶和孕婦有一定影響,所以建議寶寶少用或者不用。如果使用的話,一定要選擇正規(guī)廠家、濃度低一點的產品,使用時注意開窗通風。驅蚊手環(huán)、驅蚊貼都是純天然的,是不是很適合寶寶使用?純天然的植物提取物確實有驅蚊功能,但是驅蚊時間特別短,且僅在驅蚊環(huán)和驅蚊貼遮蓋的部位有效。讓寶寶遠離蚊蟲,可以選擇穿長袖長褲,并避免在蚊蟲活動高峰去蚊蟲多的場所。同時,室內環(huán)境也要做好防蚊措施。